“小蘑菇”奏响乡村振兴变奏曲

发布日期:2023-03-08 08:58 编辑:杨雪 来源:拂晓新闻网 阅读: 字号:

3月的磬乡大地,乍暖还寒,但在杨疃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区智能温控大棚内,却暖意融融,菌基上长出的双孢菇“探头探脑”,采摘、挑选、削根、清洗、消毒、包装,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。

近年来,灵璧县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,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确立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链为基础,肉牛产业、品牌粮油和绿色果蔬互相促进、互相融合,形成“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+食用菌种植+有机肥还田”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,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,打造特色鲜明、效果显著和可推广复制的产业振兴“灵璧模式”。

高压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

近年来,灵璧县立足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优势,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培育,并把发展基础较好的杨疃镇列为示范区,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“十四五”国民经济发展纲要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,作为循环产业链枢纽、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,优先扶持发展,并出台《灵璧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,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。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杨疃示范区建设目标列入“两强一增”年度任务清单和县政府重点调度推进工作清单,重要会议党政一把手亲自宣讲督导,落实重点项目双组长制推进,形成了食用菌发展的强力推进机制。

为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积极性,灵璧县政府一方面制定《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》,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,在菌种场、菌棒厂、拌料场和食用菌加工厂建设、标准化基地建设、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、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,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模式。另一方面,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、村企共建等行动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探索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机制。目前,杨疃镇作为食用菌种植示范镇,全镇16个村实现食用菌种植全覆盖,现有食用菌种植面积近30万平方米,年产草菇、平菇、双孢菇约5万吨。

财政资金撬动产业造血“蝶变”

2020年以来,全县累计投入2.3亿元,在杨疃、渔沟、韦集、向阳等镇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基地,以财政资金撬动近亿元社会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,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。主动摸排贷款需求,组织召开金融服务对接会,目前已有32家经营主体获得4000余万元的贷款支持。

该县积极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支持杨疃食用菌项目发展,累计建设智能温控菇房和生产设备及配套设施24间,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。2022年,24间智能温控菇房和一次性发酵隧道累计产销食用菌800吨,实现销售收入424万元,常年吸纳当地300名村民就业,带动周边村民发展20万平方米的个体化食用菌种植,实现强村富民。

多举措推动食用菌转型升级

培育工厂化生产模式。狠抓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,助推龙头企业发展,在用地、用电、用气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,在政策、信贷、信息方面给予扶持,实现食用菌由小规模、低档次生产向大规模、工厂化生产的“转型升级”。如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成立于2022年,注册资本1200万元,拥有欧洲荷兰先进的现代化种植技术,食用菌的生产、销售、加工、运输、贮藏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。

推动合作社筑巢引凤。引进了福建、浙江、江苏收购商,建立长期合作模式。如“双亚菌业”合作社,总投资900万元,占地110亩,建成双孢菇种植棚18座,种植面积约4万平方米,年产双孢菇约850吨,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,年利润400万元,带动500人就业,产品销往巴西、意大利、日本、韩国等十几个国家。

发挥品牌化引领作用。强化食用菌产品认证,遴选主推品种,推行食用菌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。积极开展创意设计与品牌策划,加快打造“虞菇”区域公共品牌和“双亚”“蕈苑”等企业品牌、产品品牌,构建完整的食用菌生产、经营、管理和销售体系。创新遴选主推品种。目前,全县双孢菇、草菇、金针菇、平菇等大宗品种快速发展,羊肚菌、鸡腿菇等栽培技术日趋成熟,“灵璧双孢菇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,成功选育“皖羊肚菌1号、皖羊肚菌2号”新品种,获批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证书,填补食用菌专利空白。 记者 杨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