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聚“三农”人才队伍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

发布日期:2022-06-30 08:24 编辑:杨雪 来源:拂晓新闻网 阅读: 字号:

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,而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就必须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构建人才活力激发新格局。 近年来,灵璧县坚持把人才发展放在首要位置,突出强化人才聚集,为建强基层组织、巩固脱贫成果、助力乡村振兴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
打造头雁先锋,谱好“三部曲”。谱好选人“前奏曲”。灵璧县以村“两委”换届为契机,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,严格按照“双强双好”标准,把好政治关、能力关、廉洁关,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素质优良、结构合理、适应发展的乡村振兴“头雁队伍”。谱好用人“进行曲”。实行“1+3+N”带动机制,即一名老村(社区)干部带动3名新任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,3名新任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带动N名后备干部,面对面传帮带,点对点授经验,全方位、多维度、深层次抓实村干部综合能力提升。谱好管人“协奏曲”。深化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,印发《灵璧县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印制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履历表,一人一档,备案管理,每半年动态更新,重大问题随时备案。建立县级层面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办法,通过细化、整合村干部年度星级创评、述职评议、承诺践诺、“为民服务”等工作机制,强化村干部日常工作管理,打造过硬人才队伍。

聚焦学习教育,坚持“三个度”。课程设置有“广度”。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教育主阵地功能,结合乡镇党员活动中心、远教文化广场、学用示范基地等,开设“五大课堂”,即政策理论课、规章制度课、“三农”政策课、特色产业课、基层党建课;创新设立“四色党课”,即“金色党课”集中学、“红色基地”沉浸学、“银色话筒”交流学、“绿色团队”实地学,全方位、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。同时大力实施“基本能力提升”计划,激励引导村干部及后备人才提升学历水平,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支政治素质好、学习能力强、文化水平高的人才队伍。学习方式有“维度”。采取“主阵地+流动阵地”“专职教师+兼职教师”方式,聘请县委党校6名讲师担任专职教师,从领导干部、专家教授、学校教师、致富能人等人群中择优选聘兼职教师,成立“流动宣讲队”,通过专题集中培训、送学下乡、实地观摩等方式,持续对村党组织书记、村(社区)“两委”、后备干部、人才振兴专干进行全员轮训,确保教育触角全覆盖,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。交流研讨有“温度”。搭建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”“清风大讲堂”等学习交流平台,邀请专业讲师、业务骨干开展互动式、研讨式、座谈式教学,积极组织村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、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,聆听革命前辈、老党员讲党史、传经验,深入挖掘、宣传村干部先进典型,在互动交流中切实筑牢村干部理想信念“关口”,树牢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思想意识,营造比学赶超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

注重自培回引,念好“三字经”。念好“育才经”。坚持“自培”为主,县委、县政府围绕特色产业、重点项目实际需求等予以政策、技术和资金支持,创造条件联建、自建实训基地、技师学院,做好技能人才培训,目前,各基地满足年实训1万人次需要,开设轴承班、“灵璧颐高电子商务专业班”等“订单班”,近500名学员参加学习。各乡镇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,将本地人才分为“致富模范”“企业管理”“农业专家”“种植养殖大户”等类别,分类建立人才库,实行动态管理,并根据带动就业人数、带动本地发展成效等标准进行年度考核,考核优秀的人才可享受人才津贴,打响了本土人才品牌 ,跑出人才培育“加速度”。念好“引才经”。在“自培”基础上,采取“线下+线上”相结合的方式,积极“回引”外地人才返乡。线下出台《灵璧县关于全面推进“双招双引”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政策,实施“才聚灵璧”“智汇灵璧”行动,先后与南京农机研究所、洛阳轴承研究所、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围绕县域重点项目发展需求,提供专项定制服务;线上利用“灵璧先锋”“灵璧发布”“灵璧先锋网”等媒体,滚动式发布灵璧新变化、新气象、新政策。同时,根据农事、农时需要,组织专家与种植养殖大户开展在线直播和现场解答服务,让人才愿意来、留得下、扎住根、干实事。念好“用才经”。将农技专家、种养大户、流通大户、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“农创客”等各类人才纳入人才信息库,不定期组织库内人才面向本地群众,特别是脱贫户,开展学习培训,充分发挥人才引擎作用,鼓励村党组织与农村实用型人才组建专业合作社,以点带面,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增收,成为乡村振兴“排头兵”,目前已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5家。